应用场景:
从血清、细胞上清或合成体系中分离外泌体(30~150 nm)或脂质纳米颗粒(LNPs),去除游离蛋白及碎片。
操作流程:
- 前处理:低速离心(2000×g)去除细胞和大颗粒。
- 切向流分级分离:
- 1(粗分离):0.65 μm微滤膜去除大颗粒(如细胞碎片)。
- 2(精制):100 kDa超滤膜浓缩外泌体/LNPs,置换到PBS中。
- 表征:NTA(纳米颗粒追踪分析)或动态光散射(DLS)检测粒径分布。
优势:
- 比超速离心法更快速(2~4小时 vs 24小时),且避免反复离心导致的颗粒聚集。
- 适用于低丰度样本(如血清中外泌体)。
注意事项:
- 使用低吸附膜包(如再生纤维素)减少颗粒损失。
- 控制TMP<1 bar,防止纳米颗粒受压变形。